移动阅读应用的用户体验比较研究*
吴丹, 冉爱华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2
吴丹, ORCID: 0000-0002-2611-7317, E-mail: woodan@whu.edu.cn。
摘要
目的

研究比较典型移动阅读应用(掌阅iReader、多看阅读和亚马逊Kindle阅读软件)的用户体验差异, 并为移动阅读应用改善用户体验提出建议。

方法

设计移动阅读应用的评价指标和用户实验, 让用户完成指定的阅读任务后对三个不同移动阅读应用进行评分, 并利用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多看阅读在界面布局、试读体验、阅读功能、社交性、友好易用、设计美观、实用性、必备性和整体体验这9个指标上的评价优于掌阅iReader和Kindle阅读软件, 掌阅iReader在安装过程、个人中心、响应速度和付费体验这4个指标上的评价最好, Kindle阅读软件则在资源内容质量这一指标上评价上最好。【局限】参与实验的用户数量和类型不够丰富。

结论

从用户评价的结果来看, 多看阅读的用户体验最好。移动阅读应用需要细化用户分类、深化个性化推荐, 坚持“内容为王”、深入挖掘用户需求, 并提升美学设计。

关键词: 移动阅读; 阅读应用; 掌阅iReader; 多看阅读; Kindle阅读软件
中图分类号: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obile Reading Applications Based on User Experiences
Wu Dan, Ran Aihua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ree typical mobile reading applications, including iReader, DuoKan and Kindle. [Methods] Design evaluation metrics and a user experiment for mobile reading applications. After finishing the reading assignments, participants use a five-point scale questionnaire to make ratings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the user experiment. [Results] DuoKan is the best in nine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layout of the interface, the experience of probation, the reading function, the communication, the user friendly and easy to use, the aesthetic design, the practicability, the necessaries, and the overall experience. iReader is the best in four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of applications, the individual center, the response speed, and the experience of paying. And Kindle is the best in the indicator of content quality. [Limitations] There is lack of different types of enough users who participating the experiment. [Conclusions] DuoKan is the mobile application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To improve the user experience, the mobile reading application needs to refine the classification of user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ts electronic books and to improve the aesthetic design.

Keyword: Mobile; reading; Reading; application; iReader; DuoKan; Kindle
1 引 言

以移动互联网为背景, 移动阅读蓬勃发展。截至2014年6月, 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为83.4%, 信息获取类应用是手机网民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方式, 手机小说阅读类应用的用户付费比例为30.8%[1], 移动阅读正在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信息行为之一。在移动应用分发平台— — 360手机助手上进行检索, 截至2014年12月23日, 共有超过一万个与阅读相关的应用, 且最高安装次数过亿, 多个应用的安装次数过千万, 移动阅读类应用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和规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手机上安装的阅读应用(Mobile Reading Application)。互联网应用与服务是可以在手机终端运行的软件, 在这些移动阅读应用上, 读者可以进行书籍阅读、资讯获取或信息分享。智能手机不断推陈出新, 硬件配置越来越高, 移动设备本身对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逐渐减小, 而移动阅读应用作为用户直接接触和交互的服务软件, 在影响移动阅读体验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对移动阅读应用的用户体验

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发现不同移动阅读应用在用户体验上的发展现状和彼此间差异, 通过调查影响用户评价的因素, 为改善移动阅读应用的用户体验提出建议, 从而促进移动阅读的发展。

目前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对于移动阅读应用的研究比较少。李雁行等[2]对主流移动阅读应用进行调查, 从APP阅读界面模式、APP社交分享服务、APP营销推广模式三方面进行了特色分析与比较,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化阅读环境下移动图书馆APP的改进意见; 黄晓斌等[3]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建立移动阅读设备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 并选取部分指标对易博士阅读器的可用性进行研究, 指出“ 国内移动阅读存在着重硬件、轻设计与内容的弊端” ; 胡玮[4]分析了支持移动阅读的网络和设备环境, 调查移动阅读APP的功能和内容, 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图书馆移动阅读的创新服务方式; 孟垂实等[5]针对移动阅读应用, 提出一种基于内容和用户反馈流信息的个性化在线推荐方法并进行实验测试,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跟踪用户的兴趣变化,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荐。国内目前没有从移动阅读应用的用户体验角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献, 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2 移动阅读应用分类

移动阅读应用根据移动阅读模式可以划分为在线阅读应用和本地阅读应用。在线阅读应用以资讯获取型终端为主, 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实现在线阅读, 如微博、网易新闻、鲜果联播和ZAKER等; 本地阅读应用则以书籍阅读型终端为主, 可将数字资源下载到本地资源库进行离线阅读, 如多看阅读、字节社、豆瓣阅读和QQ阅读等。

以阅读内容为标准, 移动阅读应用可以划分为提供深度阅读内容的应用、提供浅度阅读内容的应用和提供超轻阅读内容的应用。提供深度阅读内容的移动阅读应用如多看阅读和字节社等, 提供浅度阅读内容的移动阅读应用如VIVA畅读、ZAKER和鲜果等, 提供超轻阅读内容的移动阅读应用如网易新闻、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等。

根据应用的开发者对移动阅读应用进行分类:

(1) 老牌电子书和软件公司开发的移动阅读应用, 如多看科技的多看阅读和掌阅科技的掌阅iReader;

(2) 互联网公司借助其优势业务拓展移动阅读服务, 如腾讯旗下的QQ阅读、盛大网络的盛大书城和起点中文网的起点阅读;

(3) 移动通信公司推出的移动阅读应用, 如中国移动的和阅读、中国联通的沃阅读和中国电信的天翼阅读;

(4) 专业数字出版者和数字图书资源服务提供商开发的移动阅读应用, 如超星集团的超星移动图书馆和方正信息产业集团的方正阿帕比阅读。

3 移动阅读应用的用户体验实验设计
3.1 移动阅读应用的选择标准和评价体系

用户在移动在线阅读应用上主要是浅度阅读, 在移动本地阅读应用上则主要是深度阅读。以移动本地阅读应用作为调查对象, 并选取不同类型的移动阅读应用开发者和服务提供者。此外, 还参考移动阅读应用的用户数和对移动阅读行业产生的影响, 最终选取安装人数最多的掌阅iReader、获得豌豆荚优秀设计奖的多看阅读和对移动阅读行业产生较为深远影响的亚马逊Kindle阅读软件作为典型移动阅读应用进行实验调查。

参考经典信息系统评价方法, 包括Petter等[6]回顾的DeLone McLean(D&M)模型和验证方法, Van Dyke等[7]提出的测量信息服务质量的方法, Klein等[8]提出的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评价解释原则, 以及用户体验在移动图书馆中的表现方式, 包括从页面信息展示、用户行为的引导和用户错误行为的预防纠正来提高用户体验[9], 用户体验涉及视觉、交互、信息架构、用户感受、核心价值、价值理念、用户需求、查询体验和信息交流等诸多因素[10], 笔者构建了全新的移动阅读应用的评价体系, 确立了与移动阅读应用属性相关的技术、整合、操作和价值4个维度上的14个指标, 得出典型移动阅读应用的评价体系, 如表1所示:

表1 移动阅读应用评价体系
3.2 实验流程及实验用户基本信息

针对评价体系的14个指标, 为用户制定了从软件下载安装、浏览界面、试用功能至阅读书籍的阅读任务, 根据任务顺序调整指标顺序, 保持每个指标对应一个问题, 采用Likert五分量表问卷对应各指标, 让用户在实验完成后对三个移动阅读应用进行打分, 体验越满意则对应的评分值越高。

为了保证完成任务, 要求实验参与者反馈下载移动阅读应用的应用平台, 一本书籍阅读完成后撰写评论分享至实验控制者, 并在实验后进行访谈, 记录实验者使用体验和遇到的问题。在正式实验前做了一次小范围的预调查, 并根据调查反馈对指标顺序、提问措辞、名词解释做了部分改动后形成正式实验任务。从2014年11月10日至2014年11月25日, 在为期16天时间中邀请35名用户参与实验任务, 最终有30名用户按要求完成了实验。其中, 男女比例为13 : 17, 本科生与硕士生的比例为9 : 21, iOS和Android手机系统比例为5 : 25。

4 实验结果分析
4.1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利用SPSS对本次实验任务中的问卷进行信度检测, 掌阅iReader、多看阅读和亚马逊Kindle阅读软件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 s Alpha值分别为0.830、0.801和0.889, 说明各组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内在一致性, 任务问卷具有非常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对任务问卷中的评价体系进行因子分析, 掌阅iReader、多看阅读和Kindle阅读软件的KMO值分别为0.629、0.703和0.732, 表示均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Bartlett球形度检验中, 三个移动阅读应用的Sig值均为0.000, 表明指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适合做因子分析。经过主成因分析和最大方差旋转做因子分析, 掌阅iReader、多看阅读和Kindle阅读软件分别析出4个、5个和3个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 因子提取的方差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8%、72%和65%, 说明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都具有较好的效度。

4.2 移动阅读应用间的评价差异性分析

对掌阅iReader、多看阅读和Kindle阅读软件的每一个评价指标总分均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检测三个移动阅读应用在每个指标上的评价结果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性和可比性。按照差异性的大小顺序列出每两个移动阅读应用之间的显著性差异, 掌阅

iReader与多看阅读仅在1个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 而Kindle阅读软件则在7个指标上与掌阅iReader和多看阅读具有显著性差异, 如表2所示。从总分均值的多样本T检验来看, 掌阅iReader和多看阅读的最终评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掌阅iReader和Kindle阅读软件、多看阅读和Kindle阅读软件均有0.01水平上的显著差异性, 说明掌阅iReader和多看阅读在用户体验上的评价相近, 而Kindle阅读软件则与它们差异较大。

表2 每两个移动阅读应用之间的显著差异指标
4.3 影响移动阅读应用体验评价的用户因素

以性别、学历、移动阅读应用使用经验和使用频率、移动支付经验对参与实验的用户进行分类, 利用单因素ANOVA方法检测不同的用户人群在14个评价指标中是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检测结果显示, 除了移动阅读应用使用频率对用户体验评价无明显影响之外, 其他4个用户因素均对不同的移动阅读应用评价指标产生影响, 如表3所示:

表3 影响移动阅读应用体验评价的用户因素

与女性用户相比, 男性用户对多看阅读的资源质量和付费体验更满意, 且性别评价差异在付费体验上更大; 与硕士研究生相比, 本科生对掌阅iReader的界面布局和整体体验评价较低, 对多看阅读的资源质量评价较高, 对Kindle阅读软件的社交性评价很低; 没有使用移动阅读应用经验的人和一直使用移动阅读应用的人对Kindle阅读软件的评价在“ 个人中心” 、“ 付费体验” 、“ 社交性” 、“ 实用性” 和“ 整体体验” 上更接近, 曾经使用过移动阅读应用的人对Kindle阅读软件评价最好, 总体评价在中立态度浮动; 有支付经验的人对掌阅iReader的试读体验评价高于没有支付经验的人, 对Kindle阅读软件的整体体验评价更不满意。

综上所述, 男性用户和本科生用户更偏爱多看阅读, 事实上此次实验中参与的男性用户绝大部分为本科生学历; 用户是否具有移动阅读应用的使用经验和支付经验对Kindle阅读软件的多项评价有影响, 对新用户和有丰富的移动阅读经验的用户来说, Kindle阅读软件的用户体验均不能让他们满意。

4.4 移动阅读应用的各指标比较分析

(1) 用户客观体验评价结果

分别计算所有问卷样本中掌阅iReader、多看阅读和Kindle阅读软件的评价总分均值, 发现绝大多数实验用户对Kindle阅读软件的体验评价低于掌阅iReader和多看阅读, 且波动范围较大; 多看阅读在样本整体评价中略微高于掌阅iReader, 趋势并不是很明显, 如图1所示:

图1 三个移动阅读应用的评价总分均值分布

掌阅iReader、多看阅读和Kindle阅读软件的总分均值分别为3.77, 3.89和3.18, 标准差分别为0.494 55、0.441 41和0.682 93, 说明Kindle阅读软件的最终评价结果与掌阅iReader和多看阅读的差距逐渐拉大; 多看阅读的总分均值略高于掌阅iReader, 且标准差值小于后者, 说明对多看阅读的体验评价比掌阅iReader的评价较好, 且用户间的评价较为稳定。

(2) 用户主观体验评价结果

评价体系中的“ 总体体验” 指标反映了用户对移动阅读应用主观总体评价, 可以与实验的客观结果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 只有少数用户对Kindle阅读软件的“ 整体体验” 比较满意, 与掌阅iReader和多看阅读相比, Kindle阅读软件在评价的两极均有少量用户, 说明用户对Kindle阅读软件的体验评价具有轻微分化趋势, 符合标准差分析。用户对掌阅iReader和多看阅读

的评价趋势较为一致和稳定, 负面评价较少, 有更多用户对多看阅读表示满意, 说明在实验用户的主观体验中, 对多看阅读的整体体验评价优于掌阅iReader。综上, 用户的主观体验与客观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性, 实验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图2 三个移动阅读应用“ 整体体验” 指标 评价分布区间

(3) 系统评价详情

分别统计掌阅iReader、多看阅读和Kindle阅读软件在14个指标上的平均分分布情况, 可以看到系统评价的详细结果, 如图3所示。三个移动阅读应用均在“ 安装过程” 这一指标上出现了较高评价, 评分高低与移动阅读应用的软件大小成正相关, 说明移动阅读应用的安装过程受到软件大小因素的影响。此外, 掌阅iReader的高评价还出现在“ 响应速度” 这一指标上, 且在该指标上同时出现了Kindle阅读软件的最低评价, 这可能与Kindle阅读是国外服务相关。相反的是, Kindle阅读软件的最高评价出现在“ 资源质量” 这一指标上, 而掌阅iReader则恰好在此出现了最低评价, 对于信奉“ 内容为王” 的移动阅读行业来说, 掌阅iReader在提供的电子书资源内容质量方面还需改善。多看阅读的最高评价出现在“ 试读体验” 这一指标上, 鉴于多看阅读的整体评价趋于均衡, 对于“ 试读体验” 的满意度并没有很突出。

图3 三个移动阅读应用的14个指标平均分 (注: 1. 安装过程2. 个人中心3. 界面布局4. 资源质量5. 试读体验6. 付费体验7. 阅读功能8. 社交性9. 响应速度10. 友好易用11. 设计美观12. 实用性13. 必备性14. 整体体验)

掌阅iReader在“ 安装过程” 、“ 个人中心” 、“ 付费体验” 、“ 响应速度” 这4个指标上的用户体验评分高于多看阅读和Kindle阅读软件, Kindle阅读软件仅在“ 资源质量” 这一指标上的评分高于多看阅读和掌阅iReader, 多看阅读在“ 界面布局” 、“ 试读体验” 、“ 阅读功能” 、“ 社交性” 、“ 友好易用” 、“ 设计美观” 、“ 实用性” 、“ 必备性” 和“ 整体体验” 这9个指标上的评分高于掌阅iReader和Kindle阅读软件。三个移动阅读应用在14个指标上的评分与总体评分分布情况相似, 三个移动阅读应用之间的评分差距也与最终评价结果类似。

(4) 具体指标差异分析

移动阅读应用间的对比结果显示, Kindle阅读软件与另外两个移动阅读应用在较多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因此只对这些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内容进行展开分析, 如表4所示:

表4 具有显著差异性的指标评价结果

从响应速度来看, 用户对掌阅iReader的评价比多看阅读的评价更高、更稳定, 且没有用户不满意; 多看阅读和Kindle阅读软件均出现了个别“ 很不满意” 的评价, 且用户之间评价差异较大, 标准差在1左右浮动; Kindle阅读软件则引起了用户的不满, 大部分用户给出“ 不太满意” 的评价。作为移动阅读应用技术因素的一种, 响应速度很明显受到软件大小和服务提供商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影响。此外, Kindle阅读软件的原生系统是针对无线网络环境而设计的, 当用户在手机上使用Kindle阅读软件时, 移动网络网速和稳定情况可能会影响软件的响应速度, 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移动阅读应用在“ 界面布局” 、“ 友好易用” 和“ 设计美观” 这三个指标上总分均值拥有比较相似的结果, 但每个终端三个指标间的变化幅度不同, 用户对掌阅iReader和Kindle阅读软件的评价较为稳定, 多看阅读变化幅度较大, 主要是友好易用性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在每个指标的评价上, 用户对多看阅读的评价差异最小, 说明多看阅读获得了用户的一致青睐, 都稳定于比较满意的评价, 掌阅iReader次之, 而Kindle阅读软件则维持在中立评价左右。

整体体验是用户对移动阅读应用体验最为直接的感受和最终的价值判断, 与其他指标评价类似, 用户对多看阅读的整体体验评价最为满意, 而且不同用户间的评价差异最小, 掌阅iReader次之, Kindle阅读软件的评价最差且争议最大。

5 移动阅读应用发展构想

从实验结果来看, Kindle阅读软件分别与掌阅iReader、多看阅读的用户体验差异最大, 受用户因素的影响最多; 多看阅读的用户体验最稳定, 且受用户因素的影响最小, 整体评价最高。基于上述实验结果, 对移动阅读应用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构想。

(1) 细化用户分类, 深化个性化推荐

从用户因素对移动阅读应用体验评价的影响来看, 学历的影响范围最广, 涉及所有比较应用的部分指标。移动阅读应用应该兼顾不同用户的体验, 尤其是不同学历的用户, 可以为用户建立更多的分类标准, 如性别、学历、是否具备使用经验和支付经验等, 在获取用户所属类别后进行个性化设置和推荐, 如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的界面不同, 不同学历用户的推送资源不同, 对没有使用经验和支付经验的人进行更多提示和引导等。

(2) 坚持“ 内容为王” , 深入挖掘用户需求

从实验对移动阅读应用的资源内容质量评价来看, Kindle阅读软件获得了较高评价, 而以网络资源为主的掌阅iReader则获得了最低评价, 说明用户仍旧偏爱模仿传统阅读的深度阅读资源。移动阅读应用应该提供更为严肃的阅读资源, 对数字出版进行一定的质量控制, 提高资源准入标准, 限制质量不高的网络小说进入资源库, 或者不在首页进行推送。此外, 应该深入挖掘用户需求, 鼓励用户对资源进行评分, 通过分析用户的阅读数据为用户发现更多满足其需求的资源。

(3) 突出阅读应用的美学设计

从实验中用户评价差异较大的几个指标来看, “ 友好易用” 、 “ 界面布局” 和“ 设计美观” 这三个因素是评价差距最大的, 说明移动阅读应用的基本阅读功能发展完善, 而美学设计方面的因素是新的发展方向。多看阅读的界面、设计的美感和友好易用性获得了用户的好评, 具体来看, 移动阅读应用的设计重点在于界面的简洁明了、使用温和中性的色彩和恰当的透明度、多用动画等, 更重要的是与最新的手机系统用户界面设计趋势保持一致, 就像多看阅读总是保持与小米手机系统一致的风格。此外, 鉴于个人的审美差异, 移动阅读应用可以给予用户足够的权限实现界面风格的个性化定制, 例如让用户自己设定色彩和透明度, 通过引导用户参与应用设计和维护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6 结 语

对移动阅读应用的用户体验进行比较研究, 补充了移动阅读领域的理论研究, 可以为用户选择移动阅读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改善移动阅读应用的阅读体验, 能够为移动阅读用户行为分析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R/OL]. [2014-11-01]. http: //www. cnnic. net. cn/hlwfzyj/hlwxzbg/ydhlwbg/201408/P020140826360212699278. pdf.
(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China Mobile Internet [R/OL]. [2014-11-01].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ydhlwbg/201408/P020140826360212699278.pdf [本文引用:1]
[2] 李雁行, 王志国. 社会化阅读环境下移动阅读APP对移动图书馆APP建设的启示[J]. 图书馆学研究, 2014(20): 54-57.
(Li Yanxing, Wang Zhiguo. Proposals from Mobile Reading APP Services to APP Services of Mobile Library in Social Reading Environment[J].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2014(20): 54-57. ) [本文引用:1]
[3] 黄晓斌, 付跃安. 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阅读终端可用性评价[J]. 图书馆论坛, 2011, 31(4): 6-9.
(Huang Xiaobin, Fu Yuean. Usability Evaluation of Mobile Reading Devices in View of Patron Reviews[J]. Library Tribune, 2011, 31(4): 6-9. ) [本文引用:1] [CJCR: 1.463]
[4] 胡玮. 移动阅读APP 的调查分析与启示[J]. 图书馆研究, 2014, 44(1): 66-68.
(Hu Wei. Th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Mobile Reading APP[J]. Library Research, 2014, 44(1): 66-68. ) [本文引用:1] [CJCR: 0.679]
[5] 孟垂实, 王晶晶. 移动阅读应用中的个性化在线推荐研究[J]. 数据通信, 2013(4): 5-9.
(Meng Chuishi, Wang Jingjing. Research on Onlin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of Mobile Reading Application[J]. Data Communication, 2013(4): 5-9. ) [本文引用:1]
[6] Petter S, DeLone W, McLean E. Measuring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Models, Dimensions, Measures, and Interrelationship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08, 17(3): 236-263. [本文引用:1] [JCR: 1.654]
[7] Van Dyke T P, Kappelman L A, Prybutok V R. Measuring Information Systems Service Quality: Concerns on the Use of the SERVQUAL Questionnaire[J]. MIS Quarterly, 1997, 21(2): 195-208. [本文引用:1]
[8] Klein H K, Myers M D. A Set of Principles for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Interpretive Field Studi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J]. MIS Quarterly, 1999, 23(1): 67-93. [本文引用:1]
[9] 王茜, 张成昱. 清华大学手机图书馆用户体验调研及可用性设计[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4): 25-31.
(Wang Qian, Zhang Chengyu. Investigation of Users’ Experience and Usability Design in Tsinghua Mobile Library[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3, 57(4): 25-31. ) [本文引用:1] [CJCR: 1.24]
[10] 林燕. 用户体验设计在图书馆用户服务系统中的应用[J]. 图书馆学刊, 2011(1): 69-71.
(Lin Yan. The Application of User Experience Design in the Library User Service System[J].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2011(1): 69-71. )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