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的有色时延Petri网建模与分析
韩耀军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0083
摘要

给出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的体系结构,构建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的有色时延Petri网模型。利用该模型的可达调度图,给出用户对所有语言种类请求的满足率与调度系统的完成率的计算公式,分析用户请求及调度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算例和模拟,得出所模拟系统的有效调度流程,以及有效调度的周转时间。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直观地描述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流程,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其特性,因此是可行和有效的。

关键词: 语义网格; 多语言; 资源调度; 有色时延; Petri网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Multilingu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cheduling Using Colored Timed Petri Nets
Han Yaoju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multilingu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cheduling system under semantic grid environment is presented, and a colored timed Petri net for multilingu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cheduling system under semantic grid environment is constructed. The computational formulas of fulfillment rate of all kind of requests by user and complete finishing rate of scheduling system are given,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ll kind of request by user and scheduling system are analyzed using reachable scheduling graph. The example and simulation give the effective scheduling process and turnaround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which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not only intuitively describes the flow of multilingu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cheduling but also analyzes its performance by mathematical method.

Keyword: Semantic grid; Multilingual; Resource scheduling; Colored timed; Petri net
1 引 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三种特征:网络信息量非常庞大;网络信息的语义化;信息以多种不同的语言分布在Web页面和数据库中。传统的信息处理技术已无法高效地处理如此庞大的、语义化的多语言信息,需要新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语义网格[ 1]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语义网格是结合了网格计算[ 2]及语义Web[ 3]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目的是利用语义Web与网格技术,为互联网提供一个基于语义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共享基础架构,以支持自治的异构应用之间的无缝集成、语义互操作和各种自动化任务,使用户可以共享用任何语言描述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检索是目前人们获取网上信息资源使用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技术,因此,多语言信息检索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4, 5, 6, 7]。但作为多语言信息检索重要组成部分的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却鲜有研究。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的关键问题有调度流程的描述与分析、调度模型与算法等。由于语义网格环境下的多语言信息资源具有分布、异构、动态、自治等特点,所以其调度极其复杂,因而需要一个有力的图形与数学工具来对它进行描述与分析,这样既可以用图型直观地描述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流程,又可以借助于数学方法来分析、评价与验证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的正确性、可靠性与有效性。Petri网[ 8]作为一种模拟与分析具有并发、异步、动态等特点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形式化模型,是描述与分析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的理想工具。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用有色时延Petri网模型对语义网格环境下的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进行描述与分析,从而分析、评价与验证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的流程设计的正确性、可靠性与有效性。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自2001年语义网格的概念被提出以后,国内外关于语义网格的研究就陆续展开。关于语义网格的研究,英国走在世界前列,投入巨资于e-Science计划,开发了CoAKTinG项目。美国在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发了SCEC/IT项目。中国在973项目资助下,开展了语义网格基础理论、模型与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分类语义的资源空间模型、基于关系语义的语义链网络模型以及语义链的自动发现机制;建立了资源空间模型到语义链网络的映射、语义链的代数模型;提出了对等知识流模型[ 9]。在数字图书馆应用方面,文献[10]研究了基于元数据本体的数字图书馆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文献[11]构建了一个4层体系架构的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知识推送服务系统模型。

语义网格环境下的资源调度研究目前还很少,但网格环境下的资源调度已有大量研究[ 12, 13, 14, 15, 16, 17, 18]。资源调度方案主要有集中式、层次式与分布式三种[ 12]。资源调度算法主要有基于调度时间的最小化和负载平衡化,基于用户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和基于经济理论的资源调度算法以及基于基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蚂蚁算法等资源调度算法[ 13, 14, 15, 16, 17, 18]

早在1995年Van der Aalst就对调度问题的Petri网建模与分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9],用时延Petri网(Timed Petri Nets)模拟与分析了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任务、资源和限制映射到时延Petri网的方法。近几年,部分学者对网格计算环境下资源调度的Petri网建模与分析展开研究。文献[20]利用层次颜色Petri网和颜色时延Petri网分别对网格任务调度进行建模。文献[21]为网格调度建立了带抑制弧的广义随机Petri网。文献[22]运用变迁使能优先级、抑制弧、可实施谓词等Petri网冲突解决方法实现不同资源运用策略建模。文献[23]使用有色Petri 网对网格调度系统和Sufferage算法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笔者也对网格计算环境下资源调度的Petri网建模与分析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12, 24],先后使用有色Petri网、时间Petri网、时延Petri网、Petri网的合成与化简等对网格调度系统进行了建模和分析。

上述用Petri网对资源调度的建模和分析,有的没有体现网格资源的动态性,有的不能描述信息资源的多语言性。本文给出的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的有色时延Petri网模型,用颜色表示语言种类,并且变迁发生的持续时间是其前集位置中标识的一个函数,因而既可以描述信息资源的多语言性,又可以体现网格资源的动态性。

3 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架构

基于层次化方法,给出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

调度系统的体系结构

(1)用户接入层:该层为网格用户提供进入网格系统的方式,既面向使用PC终端通过有线网络进入网格系统的固定用户,也面向使用手机、PDA等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进入网格系统的移动用户。

(2)技术支撑层:该层为任务预处理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支撑。包括对用户进入网格系统合法性的身份认证技术、对所提交的任务进行验证与优化的任务处理与建模分析技术、为了满足多语言信息需求的机器翻译技术、为了实现语义功能的本体技术以及分布式处理技术等。

(3)调度层:该层主要提供将用户需求映射到某个或某些资源、将需求与索引数据库中存放的信息资源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将用户需求分配给相应的网格实体、将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根据用户要求对信息进行处理所需的调度算法、匹配策略、信息集成技术等。

(4)资源层:该层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底层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如: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和信息资源(如:语料库、知识库、原始信息库等)。

图1给出的是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系统的体系结构,为便于用Petri网对信息资源调度流程进行建模与分析,还应给出信息资源调度的详细流程。笔者在文献[24]中给出了网格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调度的详细流程,该流程也可用于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的调度(故本文略去流程图),其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在用户接口与控制模块之间增加一个请求处理模块,利用语言学、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知识,对提交的请求进行多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翻译,处理后提交给控制模块;增加一个语料库和本体库,用于请求处理模块对用户所提交的请求进行多语言及语义处理。

4 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的Petri网建模

有关Petri网的基本概念,可参见文献[8,25,26]。

定义1:设语义网格系统有n个信息资源提供者,对任一m种语言的信息请求,资源调度系统所对应的有色时延Petri 网(CTDPN)是一个7元组,CTDPN=(P, T, F, W, M0, C, D),其中:

P={pj|j=1,2,3,4,5,6,7,10,11}∪{p8i, p9i |i=1,2,…,n}是位置的有限集合;

T= {tj|j =1,2,3,5,8}∪{tji|j =4,6,7; i =1,2, … ,n}是变迁的有限集合;

F⊆(P×T) ∪ (T×P) 是弧的有限集合;

C={lan}∪{ir}∪{cs}是颜色的集合,其中lan是语言种类,ir是信息资源的相关信息,cs是语料和语义信息;

W=f(F)是弧的权函数集合;

M0为初始标记,其中M0(p1)={ulan}⊆{lan}为用户提交的信息请求中的语言种类,是{lan}的子集,M0(p3)={cs},M0(p5)={ir},其余位置的初始标记为空;

D是使变迁发生的持续时间,是由T到前集位置中标识的映射函数。它是对一般时延Petri网的一个扩展。在一般时延Petri网[ 26],D是一个由T到有理数的映射函数,是一个常数,而这里给出的D是一个变量,它随其前集位置中标识的变化而变化。

其图形表示如图2所示:

图2 资源调度系统对应的Petri 网模型CTDPN

位置与变迁的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图2中位置与变迁的描述

图2所示的资源调度系统所对应的Petri 网模型CTDPN中,位置p1中的标识为用户欲提交的请求,通过变迁t1提交给系统。位置p2中存放用户提交后的请求,位置p3中的标识为语料库信息。变迁t2表示请求处理模块,将利用语料库和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提交的请求进行多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翻译,位置p4中的标识为处理后的请求。位置p5中的标识为搜集到的各网格站点的资源信息及本体库信息。变迁t3表示控制模块,将用户请求与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匹配,位置p4中存放的是匹配结果。变迁t5表示目前信息资源无法满足用户请求,本次请求失败,位置p7中的标识是未满足的请求信息;变迁t4i表示分配模块,根据请求和资源之间的匹配程度,将请求分配给相应的网格实体,位置p8i中的标识为分配给各站点的可满足的请求。变迁t6i表示执行信息调度的过程,位置p9i中的标识为各站点已调度好的信息。变迁t7i表示从各站点返回用户所要求的信息,位置p10中的标识为返回的信息。变迁t8表示信息处理模块,根据用户需求对返回的信息进行组织、筛选、集成等各种处理,位置p11中的标识为已处理好的返回给用户的信息。

5 系统的性能分析

用Petri网对调度系统建模的目的,除了具有图形表示的直观性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该模型的运行,利用Petri网的性质对系统进行性能分析。为了分析系统的特性,首先要构造调度系统所对应的Petri网模型的可达调度图(Reachable Scheduling Graph,RSG),可达调度图的概念与构造方法类似于文献[12]中所给出的可达任务图。以下将图2所示的资源调度系统所对应的有色时延Petri网模型的可达调度图记为RSG(CTDPN)。在可达调度图中,对节点M加以标签“[etij]”,其中etij为产生标识M的变迁t因第i个用户的j种语言请求发生后的时刻。有向边加以标签“t/rij”或“t/ri”,其中rij表示变迁t的发生与第i个用户的j种语言请求有关,ri表示变迁t的发生与第i个用户的所有语言请求有关。变迁t5和t8发生后所对应的标识M称为端点。

命题1:假设在某一时间段内有n个用户提交请求到网格资源调度系统,其中第i个用户请求mi种语言信息(i=1,2,…,n)。CTDPN是多语言网格资源调度系统所对应的有色时延Petri网模型,RSG是CTDPN的可达调度图,则用户i对其请求的所有语言种类的满足率为:

/mi (1)

在该时间段内调度系统的完成率为:

( /mi⌉)/n (2)

其中,M∈RSG为端点且为变迁t8发生后所产生的标识,符号“||”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符号“「⌉”表示取整数。

证明:根据CTDPN 的定义知,p11中的标识为调度系统返回给用户的请求信息,若用户i所请求的第j种语言信息得到满足,则lanij∈M(p11)。因此M(p11)与集合{lani1,lani2,…,la }的交运算后的元素就是系统返回给用户i所请求的语言种类,将元素的个数记为ki。从而得到用户i对其请求的语言种类的满足率为ki/mi,即公式(1)所给出的表达式。

如果用户i请求的所有mi种语言信息均得到满足,则ki=mi,此时ki/mi=1;否则kii,此时ki/mi<1,取整后其值为0。由此得知,公式(2)中分子为所有种类的语言信息均得到满足的用户数,除以n后即为调度系统的完成率。

在调度系统中,可行性与有效性是两个重要特性。

定义2:在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系统中,一个用户的请求是可行的,当且仅当其请求的所有语言种类的满足率为100%。在某个时间段内,整个系统的调度方案是可行的,当且仅当所有用户的请求是可行的。

定义3:在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系统中,一个用户的可行请求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其在各种可行方案中所用调度时间是最短的。在某个时间段内,整个系统的调度方案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在所有可行调度方案中,所用调度时间是最短的。

命题2:设CTDPN是多语言网格资源调度系统所对应的有色时延Petri网模型,RSG是CTDPN的可达调度图。有效的可行用户请求调度的周转时间为Min{etijn}。其中etijn 是第i个用户请求的第j种可行方案完成后所对应的端点标识Mijn的标签。

根据CTDPN 的定义、RSG的构造方法以及定义2和定义3,该命题的结论容易得证,故在此省略。

6 举例与实验

通过以下例子和实验对本文所建模型和给出的命题进行验证和分析。

6.1 举 例

假设一个数字图书馆语义网格系统由两个站点组成,在某一时间段内有3个用户请求该两个站点的多语言信息资源。假设在站点1能够提供语言1和语言2的信息资源,站点2能够提供语言2和语言3的信息资源。用户1请求语言1和语言2的信息资源,用户2请求语言2和语言3的信息资源,用户3请求语言3和语言4的信息资源。由于网格系统的异构性与复杂性。同一用户请求在不同站点上的信息处理与通信所需时间是不同的,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例中的各项数据

根据定义1,构造出语义网格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系统所对应的有色时延Petri网模型CTDPN,类似于图2(其中n=3)。然后构造CTDPN所对应的可达调度图RSG。3个用户的请求调度所对应的部分可达调度图如图3图5所示:

图3 用户1的请求调度所对应的部分可达调度图

图4 用户2的请求调度所对应的部分可达调度图

图5 用户3的请求调度所对应的部分可达调度图

(1)对于第1个用户,其请求的语言种类为语言1和语言2。从图3得知,t8发生后,产生了标识M7和M13两个端点,且M7(p11)和M13(p11)均包含语言1和语言2,所以由命题1知,该用户请求的所有语言种类的满足率为100%,再由定义2知,请求是可行的。由可达调度图的定义、定义3、命题2及图3知,该用户的有效请求为从站点1上获取语言1、站点2上获取语言2的信息,有效调度的周转时间为min{200,140}=140。

(2)对于第2个用户,其请求的语言种类为语言2和语言3。从图4得知,t8发生后,只产生M9一个端点,且M9(p11)包含语言2和语言3,所以由命题1知,该用户请求的所有语言种类的满足率为100%。因为只有一种可行调度方案,所以由定义3知该调度也是有效的,其周转时间为240。

(3)对于第3个用户,其请求的语言种类为语言3和语言4。从图5得知,t8发生后,只产生M9一个端点,但M9(p11)只包含语言3,所以由命题1知,第3个用户请求的所有语言种类的满足率为50%,由定义2知,该用户的请求是不可行的。从而由定义3知,该用户也不存在有效调度。

通过上述分析,由命题1知,在某一时间段内该系统的完整完成率为2/3=66.67%,由定义2知,整个系统的调度方案是不可行的。由定义3知,该系统也不存在有效调度。

6.2 实 验

实验参数如下:站点数=3,共提供4种语言信息,分别为:站点1提供语言a和b,站点2提供语言b和c,站点3提供语言c和d。请求信息的用户数=10,这20个用户请求的信息包括a、b、c、d、e共5种语言,各用户所请求的语言种类、在各站点处理信息的时间(范围20-80)、传输时间(范围30-90)均通过编程由程序随机产生,产生的结果如表3(因表3太大,故限定用户数=10,每个用户请求的语言种类小于3)所示。

根据图2所示的Petri网模型的运行过程,并结合给出的命题,通过程序分析可得如表4所示的结果。

表3 实验产生的用户各项数据
表4 实验得出的分析结果

表4可以看出,这10个用户请求除8和10(满足率为66.67%)外,其余满足率均为100%,由定义2和定义3知,用户请求8和10为不可行请求,也是无效请求,他们也不存在有效调度序列。其余8个用户请求均为可行请求,它们的有效调度序列与有效调度的周转时间见表4。由命题1知,该系统针对这10个用户请求的完成率为80%。

7 结 语

本文给出了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架构,利用有色时延Petri网对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流程进行了建模与分析。利用可达调度图,对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流程进行了正确性、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通过数字图书馆语义网格系统举例及程序模拟可以看出,利用Petri网对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进行建模与分析,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出其调度过程,并能从数学角度对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系统中的一些重要特性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的工作是探讨有效的语义网格环境下多语言信息资源调度算法,并对调度系统做进一步的详细模拟。

参考文献
[1] Zhuge H. Semantic Grid: Scientific Issues, Infrastructure, and Methodology[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5, 48(4): 117-119. [本文引用:1] [JCR: 2.511]
[2] Foster I, Kesselman C, Tueche S. The Anatomy of the Grid: Enabling Scalable Virtual Organiz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2001, 15(3): 200-222. [本文引用:1] [JCR: 1.295]
[3] Berners-Lee T, Hendler J, Lassila O. The Semantic Web[J]. Scientific American, 2001(5): 1-12. [本文引用:1] [JCR: 1.478]
[4] 冯志伟. 信息时代的多语言问题和对策[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10(2): 34-37.
(Feng Zhiwei. Multilingualism in Information Epoch and Our Countermeasure[J]. Terminology Stand ardization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0(2): 34-37. ) [本文引用:1] [CJCR: 0.2208]
[5] 郝嘉树, 王惠临, 刘耀. 基于本体的跨语言信息检索模型和关键技术研究[J]. 情报科学, 2009, 27(2): 271-275.
(Hao Jiashu, Wang Huilin, Liu Yao. Research on Ontology-based CLIR Model and Key Technologies[J]. Information Science, 2009, 27(2): 271-275. ) [本文引用:1] [CJCR: 1.112]
[6] 张李义, 张震云. 一种新的跨语言商品信息检索方法在图书搜索中的应用[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0(1): 9-14.
(Zhang Liyi, Zhang Zhenyun. A New Cross- Language Commodity Information Retrieval Approach in Book Searching[J]. New Technolog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0(1): 9-14. ) [本文引用:1] [CJCR: 1.073]
[7] 徐红姣, 王惠临, 章成志. 跨语言信息检索查询翻译词典自动构建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 33(3): 105-109.
(Xu Hongjiao, Wang Huilin, Zhang Chengzhi. Research on Automatic Construction of Query and Translation Dictionary for Cross-Language Information Retrieval[J]. Information Studies: Theory & Application, 2010, 33(3): 105-109. ) [本文引用:1] [CJCR: 1.5]
[8] 吴哲辉. Petri网导论[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Wu Zhehui. Introduction to Petri Nets[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06. ) [本文引用:1]
[9] 诸葛海. 语义网格的基础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基础科学, 2007, 9(6): 29-31.
(Zhuge Hai.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y, Model and Method on the Semantic Grid[J]. China Basic Science, 2007, 9(6): 29-31. ) [本文引用:1] [CJCR: 0.3111]
[10] 毕强, 韩毅. 语义网格环境下基于元数据本体的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 53(15): 17-20, 82. (Bi Qiang, Han Yi. Interoperation Research Based on Metadata Ontology in Digital Libraries Under Semantic Grid Environment[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09, 53(15): 17-20, 82. ) [本文引用:1] [CJCR: 1.193]
[11] 赵杨. 基于语义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推送服务系统研究[J]. 情报科学, 2007, 25(12): 1869-1873.
(Zhao Yang. Research on Knowledge Push Service System in Digital Library Based on Semantic Grid[J]. Information Science, 2007 , 25(12): 1869-1873. ) [本文引用:1] [CJCR: 1.112]
[12] 韩耀军. 网格计算资源调度方案及其Petri网建模与分析[J]. 系统仿真学报, 2006, 18(4): 824-828.
(Han Yaojun. Modeling and Analyzing of Resource Scheduling Scheme for Grid Computing Using Petri Nets[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06, 18(4): 824-828. ) [本文引用:3] [CJCR: 0.914]
[13] Buyya R, Abramson D, Giddy J, et al. Economic Model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cheduling in Grid Computing[J]. Concurrency and Computatio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2002, 14(13-15): 1507-1542. [本文引用:2]
[14] Nand agopal M, Uthariaraj V U. Hierarchical Status Information Exchange Scheduling and Load Balancing for Computational Grid Environ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Network Security, 2010, 10(2): 177-185. [本文引用:2]
[15] Gounaris A, Sakellariou R, Paton N W,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 Resource Scheduling for Parallel Query Processing on Computational Grids[J]. Distributed and Parallel Databases, 2006, 19(2-3): 87-106. [本文引用:2] [JCR: 0.806]
[16] Han X, Pan X, Chen J. Distributed Scheduling Pattern for Dynamic Load Balance in Computing Grid[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07, 28(12): 2845-2847. [本文引用:2] [CJCR: 0.789]
[17] Malarvizhi N, Rhymend U V. Hierarchical Load Balancing Scheme for Computational Intensive Jobs in Grid Computing Environment[C]. In: Proceedings of the 1st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puting. 2009: 97-104. [本文引用:2]
[18] 朱亚玲, 贾晓凤. 基于双向拍卖的网格资源调度模型与竞价策略[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8(12): 32-36.
(Zhu Yaling, Jia Xiaofeng. A Double Auction-based Scheduling Model and Bidding Strategy to Grid Resource[J]. New Technolog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08(12): 32-36. ) [本文引用:2] [CJCR: 1.073]
[19] Van der Aalst W M P. Petri Net Based Scheduling, Computing Science Reports [R].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95. [本文引用:1]
[20] 熊曾刚, 杨扬, 曾明. 基于Petri 网的两阶段网格任务调度模型与分析[J]. 通信学报, 2009, 30(8): 69-77.
(Xiong Zenggang, Yang Yang, Zeng Ming. Research on Two-phase Grid Task Scheduling Based on Petri Nets[J].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09, 30(8): 69-77. ) [本文引用:1] [CJCR: 0.595]
[21] Yuan Z, Zhou J, Ye H. A GSPN-based Grid Resource Schedule Algorithm[C]. In: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id and CooperativeComputing. 2010: 457-460. [本文引用:1]
[22] Qu C, Zhang L, Zhang B, et al. Maintenance Resource Scheduling Modeling by Petri Net[C]. In: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easurement & Instruments. 2009: 861-865. [本文引用:1]
[23] 胡志刚, 谌任, 陈华全. 一种改进的网格资源调度算法及其有色Petri网建模和分析[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7, 28(2): 229-232.
(Hu Zhigang, Chen Ren, Chen Huaquan. An Improved Grid Resource Scheduling Algorithm and It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with Colored Petri Net[J]. Journal of Chinese Computer Systems, 2007, 28(2): 229-232. ) [本文引用:1] [CJCR: 0.46]
[24] 韩耀军. 基于QoS的信息网格资源调度的建模与分析[J]. 情报杂志, 2010, 29(4): 146-150.
(Han Yaojun.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QoS-based Resource Scheduling for Information Grid[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10, 29(4): 146-150. ) [本文引用:1] [CJCR: 0.951]
[25] Peterson J L. Petri Net Theory and Modeling of Systems[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1. [本文引用:1]
[26] Zuberek W M. Timed Petri Nets: Definition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J].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1991, 31(4): 627-644. [本文引用:1] [JCR: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