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概念格分析企业竞争情报需求
王萍, 支凤稳, 王毅, 沈涛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长春 130022
摘要
针对当前竞争情报需求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 采用概念格的理论与方法, 提出一种企业竞争情报需求分析的新方法。构建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概念格, 并提取相应的关联规则。在此基础上, 分析企业的竞争情报需求, 揭示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特征及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关系, 为国内竞争情报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也为企业自身、政府及科技情报机构识别企业的竞争情报需求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竞争情报; 情报需求; 概念格
Analyz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f Enterprises with Concept Lattice
Wang Ping, Zhi Fengwen, Wang Yi, Shen Tao
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analysis method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demand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demands for enterprise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method of concept lattice theory are utilized. It builds the concept lattice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demands and extracts related association rules for enterprises.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demands of enterprises, and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demands and the correlation among demand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drawn finally. The research not only provides the domestic related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with references, but also offers some advice on identifying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for enterprises, government and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Keywor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telligence demand; Concept lattice
1 引 言

竞争情报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 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在情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明确企业已满足、未满足和潜在的竞争情报需求, 有的放矢地对竞争情报进行搜集与整理[ 1]。包昌火等[ 2]认为, 需求是竞争情报的第一驱动力。Herring[ 3]认为, 识别情报用户的需求是CI工作的起始点和基准点, 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张典耀[ 4]、薛祖华[ 5]、Fuld[ 6]、Gilad[ 7]等也曾多次强调识别与分析CI需求是CI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可见, 国内外竞争情报界已对CI需求识别与分析的重要性达成共识,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显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自从Wille[ 8]以形式概念分析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FCA) 重构了格理论 (Lattice Theory) , 概念格 (Concept Lattice) 就逐渐成为数据分析领域的强有力工具。概念格理论与技术不仅在概念化知识处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且概念格中节点之间的偏序关系, 能通过可视化图形呈现概念间的层级关系及概念间隐含的关联关系[ 9]。概念格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在本体论工程、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科学等诸多领域[ 10]。借助概念格的理论, 对企业CI需求进行综合分析, 在丰富企业CI需求研究成果的同时, 对现有CI分析方法做了补充。

2竞争情报需求主要研究方法述评

对国内CI需求研究的代表性文献进行研读, 在深入了解各文献研究内容的基础上, 对其采用的CI需求研究方法归纳如下:

(1) 定性归纳法:主要通过研读、归纳等思维过程, 推断出CI需求。例如:陈峰[ 11]从CI视角分析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国家、地方政府、产业、企业4个层面产生的CI需求问题;曾忠禄[ 12]利用经济学理论提出覆盖不同环境的企业CI需求模型;黄鹏等[ 13]从外部因素出发, 详述了高等教育产业CI需求情况;朱晓伟等[ 14]分析了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CI需求动因、需求表达以及需求特点。

(2) 问卷调研法:用问卷调研来分析用户CI需求。例如:王知津等[ 15]通过问卷调查, 分析我国企业对CI作战室的需求情况;吴华珠等[ 16]对江苏省中小企业的CI需求进行问卷调研, 得出了其CI需求程度排名;宋新平等[ 17]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了中小企业CI需求的特征。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来研究CI需求。曲哲[ 18]采用案例分析方法, 从需求视角确定了企业所需的贸易CI内容;岳增蕾[ 19]通过案例梳理了企业战略规划阶段CI需求。

(4) 文献调查法:从资料中分析得出CI需求。王翠波等[ 20]用网上文献调查方法, 分析若干重点企事业单位CI需求现状。

(5) 分析高层领导者讲话的方法:陈峰[ 21]通过分析高层领导的讲话来识别高层决策者暨高层用户群体的CI需求。

综上, CI需求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定性归纳法和问卷调研法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上述5种常规的CI需求研究方法尽管能在相关研究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但在揭示各指标间及用户间的关联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概念格理论与方法, 不仅可以通过企业CI需求概念格揭示需求特征, 还能通过关联规则揭示其背后深入的关联关系。

3 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概念格
3.1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数据。问卷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和企业CI需求点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 包括企业成立时间、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企业所属经济部门及企业上市情况。第二部分是CI需求调查表, 设置了16项企业CI需求, 以不定项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将初步形成的问卷多次与领域内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探讨, 并邀请长春市10家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预调查。最后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部分题项做了修改, 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

笔者依托所在学校及其周边院校的资源, 向东北三省范围内的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MBA、EMBA以及高管班学员发放问卷。请专门的老师进行介绍, 学员们在清晰了解问卷的内容和问题之后作答, 大大提高了回收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此种方式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310份, 其中有效问卷276份, 有效回收率69%。对有效问卷进行ANOVA分析, 发现早期与晚期收集的数据不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对27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18种类型的企业的16项CI需求情况, 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调查结果

表1可知:企业对16项CI需求的程度 (提出该项CI需求的企业数量与有效问卷的数量百分比) 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竞争对手CI (75%) , 市场的CI (67%) , 产品的CI (66%) , 替代品CI (63%) , 关键事件CI (61%) , 行业的CI (60%) , 专利的CI (59%) , 技术动态CI (59%) , 新进入者CI (58%) , 企业内部CI (57%) , 供应商CI (56%) , 政策法规CI (55%) , 购买者CI (51%) , 消费者CI (51%) , 态势预警CI (50%) , 竞争战略CI (49%) 。16项需求均有企业提出, 并且除了竞争战略CI被49%的企业提出, 其他15项都被超过50%的用户提出, 这说明本研究设计的16项需求都是企业比较熟悉且迫切需要的。

信度是测量工具能够反映被测量对象特征的可靠程度, 一般利用Cronbach’s α值来衡量。Cronbach’s α系数法可以验证每一个因子内各个项目是否测量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将每个CI需求点上企业子群中提出该项需求的企业数量作为得分, 利用SPSS13.0软件进

3.2 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形式背景

表1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设定阈值为60% (便于提取CI需求特征) , 即如果企业子群中超过60%的企业提出了某一项CI需求, 则认为该企业子群具有该CI需求的特征。结合形式背景的概念[ 22], 以18个企业子群的集合作为对象的集合 (用A表示) , 以16个企业CI需求点的集合作为属性的集合 (用B表示) , 其中A={A1, A2, …, A18}, B={B1, B2, …, B16}。利用ConExp1.3软件构建企业CI需求的原始形式背景, 如表2所示:

表2 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原始形式背景

表2中的“×”表示某对象具有某属性, 例如第5行与第2列交汇处的“×”表示A5具有B2这一属性, 即“大型企业”提出“竞争对手情报”这项需求。同理, 可以理解每个“×”的实际意义。Godin算法能对形式背景中的对象和属性的相似性进行合并, 且不会影响概念格的结构[ 23]。简化的形式背景构建的概念格不但能满足最初的信息需求, 而且能使概念格视图更简洁、直观。利用软件ConExp1.3中的“Reduce Context”功能对表2进行简化, 生成新的形式背景, 如表3所示:

表3 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简化后的形式背景

表3可知:哪些对象具有相同的属性, 哪些属性存在重合现象。例如第2行的对象A3A6代表A3与A6具有相同的属性, 第2列B2B7代表属性B2与B7重合。第2行第2列的“×”表示对象A3与A6具有属性B2和B7, 意味着“成立10-20年的企业”与“中型企业”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同时提出了“竞争对手CI”与“市场的CI”这两项需求。

3.3 企业竞争情报需求概念格的构建

根据形式概念、层次序及概念格的理论[ 22], 利用ConExp1.3绘制企业CI需求概念格。ConExp1.3提供了多种概念格视图呈现模式, 且能充分利用节点颜色、节点半径、连线宽度等展示概念的信息及概念间的关系。根据表2的形式背景生成企业CI需求概念格, 并以视觉效果最好的“Minimal Intersections”模式呈现, 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竞争情报需求概念格

形式背景向概念格的转换过程中, 总共构建24个概念。图1中的每一个节点称为一个概念, 节点半径的大小代表概念中对象或属性的多少[ 24]。具有蓝色上半圆的节点表示该概念拥有一个属性, 具有黑色下半圆的节点表示该概念拥有一个对象, 这样的对象与属性均不计算重复值。最上端最大的节点是一个顶层概念即拥有全部对象的概念, 它代表B2与B7两个属性进行了最大频繁项的聚类, 意味着18种类型的企业均提出了竞争对手CI与市场的CI。最下端最小的节点是一个底层概念即拥有全部属性的概念, 它代表18种类型企业CI需求均被提出。第2行的第一个概念是以属性B6与B10进行的聚类, 这反映了大多数企业子群 (56%) 提出了替代品CI和产品CI两项需求。同理, 可以通过识别每个节点的信息及节点间的关系, 来掌握企业CI的需求信息。

3.4 企业竞争情报需求关联规则的提取

概念格在提取频繁项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5]。根据表2, 首先利用软件ConExp1.3中的“Calculate Association Rules”功能, 设置最小支持度为7, 来提取企业CI需求点之间的关联规则。其次, 在ConExp1.3的“Context Editor”界面中, 利用“Transpose”功能得到转置后的形式背景, 设置最小支持度为7, 然后提取企业子群之间的关联规则, 如表4所示:

表4 关联规则的提取结果

表4中关联规则的表达式为“P=[C]⇒C’”, 其中N为满足前提条件的对象数量, P为前提条件, C 为关联规则的信度, N’为满足前提条件和结论的对象数量, C’为结论[ 26]。以“<7>B1B2B7=[100%]⇒⇒<7>B6B9B10”为例, 它可以理解为“有7个企业子群提出了‘企业内部CI、竞争对手CI、市场的CI’三项需求, 并且这7个企业子群还提出了‘替代品CI、消费者CI、产品的CI’三项需求, 其信度为100%。”这意味着若某企业子群同时提出企业内部CI、竞争对手CI及市场的CI需求, 那么它一定也需要替代品CI、消费者CI及产品的CI。基于关联规则, 可以挖掘出企业的潜在CI需求, 在一定情况下, 可以用企业内部CI、竞争对手CI及市场的CI相关信息来预测替代品CI、消费者CI及产品的CI情况。“<9>A3A6=[89%]⇒<8>A4A5A9A13”表示“有9项CI需求被‘成立10-20年的企业、中型企业’提出, 且其中的8项CI需求被‘成立20年以上的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农业企业’提出, 信度为89%。”它反映了成立10-20年的企业、中型企业、成立20年以上的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与农业企业的需求异同程度。当某企业子群的CI需求不能衡量时, 可以用与其CI需求相似的企业的CI来代替。根据表4的关联规则, 可以得知企业CI需求点间、企业子群间的关联关系, 进而可以了解企业的CI需求情况。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合图1表4可得:100%企业子群均提出了竞争对手CI与市场的CI, 可见, 竞争对手CI与市场的CI是企业最重要的需求。替代品CI、产品CI、新进入者CI、购买者CI和关键事件CI需求也是大多数企业需要的情报。相比较而言, 企业对企业内部CI、供应商CI、行业的CI等7项需求的关注度不高, 这与表1中的数据大致吻合。表4中企业子群间的关联规则表明:企业的CI需求受到企业成立时间、企业规模、企业性质、所属经济部门及其上市与否的影响。

按规模大小对企业进行分类, 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在综合分析表1图1表4的基础上, 本研究以企业规模为主线来分析不同企业子群的CI需求特征。

大企业CI需求的主要特征:以产品信息为轴心, 对产品CI、替代品CI、专利的CI和技术动态CI的迫切需求就是以产品为轴心的情报需求特征的体现;关注消费者, 消费者CI需求就是该特征的体现;关注长远的、宏观的需要, 政策法律的CI、态势预警CI和竞争战略CI就是该特征的体现;CI需要内容具有广泛性, 大企业提出的11项CI需求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 有内部、也有外部的。大企业之所以具有以上特征是与其规模大、行业领域广泛、技术先进、科研力量强大、市场占有率高的经济特点分不开的。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 小微型企业规模小, 资源相对有限, 一般较为关心直接的利益相关者, 同时也专注于关键事件的信息。因此, 小微型CI需求具有以下特征:以利益直接相关者的信息为中心, 竞争对手CI、新进入者CI、供应商CI和购买者CI就是该特征的体现;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关键事件CI就是该特征的体现;特别需要经过深加工的情报, 不确定的情报会加大其运营成本, 而关键事件CI相对比较具体。

中型企业的规模处于大型与小微型企业之间, 其CI需求特征与两者均有异同, 相比大型企业, 更需要行业的CI;相比小微型企业, 中型企业更需要企业内部CI。其CI需求特征如下:关注产品的信息, 产品CI、替代品CI、专利的CI和技术动态CI体现了该特征;关注自身的信息的收集与利用, 企业内部CI就是该特征的体现;关注行业信息, 行业的CI就是该特征的体现。当然这些特征与中型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组织结构相对复杂有关。

表3图1可知:成立20年以上的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农业企业具有相同的CI需求;成立5年以下的企业、成立5-10年的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具有相同的CI需求;成立10-20年的企业与中型企业具有相同的CI需求;服务企业与私营企业具有相同的CI需求。由表4中的“<8>A17=[100%]⇒⇒<8>A4A5A9A13”知:“有8项CI需求被‘上市企业’提出, 且这8项需求被‘成立20年以上的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农业企业’提出, 信度为100%。”可见, 成立20年以上的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农业企业与上市企业的CI需求相似度极高。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发展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 企业成立的时间越长, 规模就相对较大。国有企业相对规模大, 成立时间早, 大型企业较多, 而上市企业中的大型企业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 农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所占比例也相对较高。私营企业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而服务企业一般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两者具有相同的CI需求。有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具有相似的情报需求, 而本研究中的小型与微型企业具有相同的需求, 这是因为本研究采用了我国最新企业规模分类标准, 而以前学者一般是按规模把企业分为大型与中小型两类来研究。

5 结 语

本研究基于反映企业真实情况的调研数据, 引入一种分析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新方法, 可为企业自身、政府及科技情报机构挖掘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竞争情报需求提供参考。不同类型企业的竞争情报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笔者仅从各自的经济特点做了探讨, 显然比较粗浅。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东北三省的企业, 不能涵盖我国企业CI需求的全貌, 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对如何满足企业竞争情报需求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是竞争情报工作者及研究者的一个新视角, 不仅能为当前竞争情报研究的深化和创新提供参考, 还对进一步完善竞争情报理论基础和企业竞争情报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冰. 企业竞争情报基础[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41. (Liu Bing. Fundamental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f Enterprise[M]. Beiji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Business Press, 2010: 41. ) [本文引用:1]
[2] 包昌火, 李艳, 王秀玲, 等. 竞争情报导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49-51. (Bao Changhuo, Li Yan, Wang Xiuling, et al. Introduc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1: 49-51. ) [本文引用:1]
[3] Herring J P. Building a 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J].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998, 9 (3) : 4-9. [本文引用:1]
[4] 张典耀. 对北京市竞争情报示范工程的回顾与思考[C]. 见: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会议论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1999: 4-7. (Zhang Dianyao. A Review and Thinking of Trial Project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Beijing[C]. In: Proceedings of 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f China. Beijing: 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f China, 1999: 4-7. ) [本文引用:1]
[5] 薛祖华. 宝钢竞争情报的实践[C]. 见: 竞争情报上海论坛会刊. 上海: 上海图书馆, 2011. (Xue Zuhua. The Practice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Baogang[C]. In: Proceeding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f Shanghai Forum. Shanghai: Shanghai Library, 2011. ) [本文引用:1]
[6] Fuld L. A Recipe for Business Intelligence Succ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991, 12 (1) : 12-17. [本文引用:1]
[7] Gilad B. Strategic Early Warning Revisited[J].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gazine, 2006, 9 (2) : 14-17. [本文引用:1]
[8] Wille R. Restructuring Lattice Theory: An Approach Based on Hierarchies of Concept[C]. 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09: 314-339. [本文引用:1]
[9] 滕广青, 毕强. 基于概念格的异构资源领域本体构建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1 (5) : 7-12. (Teng Guangqing, Bi Qiang. A Study on Domain Ontology Construction from Heterogeneous Resources Based on Concept Lattice[J]. New Technolog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1 (5) : 7-12. ) [本文引用:1] [CJCR: 1.073]
[10] 张云中, 杨萌, 徐宝祥. 基于FCA的Folksonomy用户偏好挖掘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1 (6) : 72-78. (Zhang Yunzhong, Yang Meng, Xu Baoxiang. Research on FCA-based User Profile Mining for Folksonomy[J]. New Technolog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1 (6) : 72-78. ) [本文引用:1] [CJCR: 1.073]
[11] 陈峰. 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情报需求问题及其求解[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 55 (14) : 5-9. (Chen Feng. Problems from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Needs Arising from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1, 55 (14) : 5-9. ) [本文引用:1] [CJCR: 1.193]
[12] 曾忠禄. 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竞争情报需求模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35 (10) : 6-9. (Zeng Zhonglu. Demand Model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ased on Economics Theory [J]. Information Studies: Theory & Application, 2012, 35 (10) : 6-9. ) [本文引用:1] [CJCR: 1.5]
[13] 黄鹏, 郑玲.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竞争情报需求[J]. 情报科学, 2000, 18 (7) : 598-601. (Huang Peng, Zheng L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quis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dustrialization[J]. Information Science, 2000, 18 (7) : 598-601. ) [本文引用:1] [CJCR: 1.112]
[14] 朱晓伟, 颜海. 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竞争情报需求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32 (2) : 29-32. (Zhu Xiaowei, Yan Hai. Demand Analysi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riented to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J]. Information Studies: Theory & Application, 2009, 32 (2) : 29-32. ) [本文引用:1] [CJCR: 1.5]
[15] 王知津, 陈维军, 于晓燕, 等. 我国企业竞争情报作战室需求及可行性调查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 53 (14) : 15-19. (Wang Zhijin, Chen Weijun, Yu Xiaoyan, et al. Research on the Demand and Feasibility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China[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09, 53 (14) : 15-19. ) [本文引用:1] [CJCR: 1.193]
[16] 吴华珠, 赵斐. 江苏省中小企业竞争情报需求与供给现状研究[J]. 情报杂志, 2012, 31 (4) : 80-84. (Wu Huazhu, Zhao Fei. The Research on Supply and Demand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Jiangsu Province[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12, 31 (4) : 80-84. ) [本文引用:1] [CJCR: 0.951]
[17] 宋新平, 甘德昌, 熊强. 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的需求及应用行为探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35 (3) : 62-65. (Song Xinping, Gan Dechang, Xiong Qiang. Study o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Demand and Application Behavior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J]. Information Studies: Theory & Application, 2012, 35 (3) : 62-65. ) [本文引用:1] [CJCR: 1.5]
[18] 曲哲. 国际贸易竞争情报需求分析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Qu Zhe. Research o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qui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6. ) [本文引用:1]
[19] 岳增蕾. 企业战略规划阶段竞争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1 (11) : 79-84. (Yue Zenglei. Research on Demand and Service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Strategic Planning Stage of the Enterprises[J].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2011 (11) : 79-84. ) [本文引用:1]
[20] 王翠波, 张玉峰, 吴金红, 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智能采集策略研究 (Ⅰ) ——采集现状调查与分析[J]. 情报学报, 2009, 28 (1) : 64-69. (Wang Cuibo, Zhang Yufeng, Wu Jinho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Intelligent Acquisition Strategies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ased on Data Mining (Ⅰ)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J]. 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2009, 28 (1) : 64-69. ) [本文引用:1] [CJCR: 1.1348]
[21] 陈峰. 分析高层领导讲话识别竞争情报需求的方法[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35 (9) : 57-60. (Chen Feng. Identifying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Needs by Analyzing the Top Leader’s Speech[J]. Information Studies: Theory & Application, 2012, 35 (9) : 57-60. ) [本文引用:1] [CJCR: 1.5]
[22] Ganter B, Wille R. 形式概念分析[M]. 马垣, 张学东, 迟呈英, 等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5-46. (Ganter B, Wille R. Formal Concept Analysis[M]. Translated by Ma Yuan, Zhang Xuedong, Chi Chengying, et al.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7: 15-46. ) [本文引用:2]
[23] Wille R. Methods of Conceptual Knowledge Processing[C]. 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Dresden, Germany.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06: 1-29. [本文引用:1]
[24] 滕广青. 基于概念格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2. (Teng Guangqing. Research o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Based on Concept Lattice of Digital Library [D].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2012. ) [本文引用:1]
[25] Stumme G. Efficient Data Mining Based on Formal Concept Analysis[C]. In: Proceeding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base and Expert Systems Applications.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02: 534-546. [本文引用:1]
[26] Concept Explorer. The User Guide[EB/OL]. (2010-09-28) . [2013-05-12]. http://www.comp.dit.ie/pbrowne/compfund2/UserGuide.pdf.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