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PE视角下网格服务本体匹配算法研究
崔金栋1, 徐宝祥2
1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长春132012
2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长春 130022
通讯作者: 崔金栋 E-mail:jindong1106@sohu.com

作者贡献声明:

崔金栋: 提出研究思路, 设计研究方案, 撰写论文;

徐宝祥: 采集、清洗和分析数据, 进行实验。

摘要

【目的】更好地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网格服务本体库中查询相对应的本体, 进而找到对应的服务。【方法】把用户对服务的描述转化为网格服务描述本体, 在IOPE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服务功能的语义描述, 逐级匹配从而实现匹配全过程的定量分析, 改进现有服务本体的匹配算法。【结果】实现真正本体之间的匹配, 即网格服务描述本体与存储在网格服务本体库中的网格服务本体之间的匹配, 仿真实验证明这能够有效地提高网格服务本体匹配的准确率。【局限】改进的算法只在网格仿真平台上经过验证, 并没有在更为复杂的网格环境中进行验证。【结论】改进的新算法可以实现匹配全过程的定量分析, 从而有效地提高查准率。

关键词: 网格服务; 网格服务本体; 匹配算法; IOPE
中图分类号:G302
Research on Grid Service Ontology Matching Algorithm for IOPE Perspective
Cui Jindong1, Xu Baoxia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Changchun 132012, 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query the corresponding Ontology according to the user’s demand better, and then find the corresponding service.[Methods] The authors transform the user’s description of service to the Ontology in the grid service, and on the basis of IOPE algorithm, match the content step by step and realize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whole process, that improve the matching algorithm of the existing service Ontology.[Results] Realize the match between the Ontology in the description of grid service and the Ontology which stored in the grid service repositor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grid service Ontology matching.[Limitations] The improved algorithm is validated in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but can not be verified in the more complex grid environment.[Conclusions] The new algorithm can achieve the full match proces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precision.

Keyword: Grid service; Grid Service Ontology; Matching algorithm; IOPE

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网格思想就把网格中所有的资源都抽象为服务, 尤其是Web服务资源框架(Web Services Resource Framework, WSRF)的发布进一步实现了网格与Web服务的有效融合。在上述思想下, 网格变成了网格服务的集合, 网格服务本体的自动构建和匹配研究成为计算机和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1 现有网格服务本体匹配研究综述

在现有网格服务匹配技术中, 最为著名的就是卡内基 梅隆大学的Paolucci等[ 1]提出的弹性匹配算法。弹性匹配算法并不是针对网格服务本体匹配提出的, 它适用于两个服务: 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er, SR)和服务提供(Service Provider, SP)语义关联的一切情况, 即服务的输出可以满足用户请求的输出以及用户请求的输入可以满足服务的输入。在OWL-S服务本体的描述文件中Profile 实例分别利用 Input、Output、Precondition、Effect 来描述输入、输出、前置条件和效果, 称简为 IOPE。IOPE匹配过程的原理是通过把输入、输出、前置条件和效果参数与本体中的类相关联, 实现服务功能的语义描述, 逐级匹配是它最大的特色。

IOPE算法弥补了只允许基于关键字匹配的不足, 使匹配结果由布尔型扩展为4类[ 2], 使匹配结果的表述更精确。在相关研究中, Ramollari等[ 3]、Reddy等[ 4]、Bener等[ 5]把IOPE算法结合具体的网格服务调度来使用, 张武生等[ 6]和翁楚良等[ 7]在基于语义的服务匹配方法中提出了分级匹配的思想, Castano等[ 8]和刘大有等[ 9]进一步规范了语义网格的匹配技术。

根据IOPE算法发展起来的一些算法使网格匹配的效率和效果进一步提高,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经典的弹性匹配算法虽然能较好地对服务语义关联度进行匹配, 采用分类的方式将匹配的输出结果分开, 不同的类别代表不同的匹配程度。但是这种定性分析的方法, 在匹配上还欠缺一定的准确度, 如服务A与服务B、服务C都存在插拔匹配, 但是插拔匹配是否完全一样有待考量, 也就是说没有定量而只有定性的算法在描述上欠缺准确度。

(2) 目前的研究成果虽然在定量方面做出了改进, 如Castano等[ 8]在经典算法上的定量改进, 只把服务语义关联度的匹配做到了定量分析, 但在基本概念上的匹配和非功能性匹配上又回到分类匹配。

笔者在研究中也借用IOPE算法的主要思想, 结合网格服务本体的形式化描述使网格中服务本体的匹配全程定量化成为可能,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 网格服务本体的形式化描述分析

用服务的思想来描述网格资源, 并以本体描述的形式使其规范化, 这种对网格资源的本体化描述称为网格服务本体。网格服务可以用一个5元组的本体来表示[ 10], 即GSi (GP, GI, GO,ST, Qos), 其中GSi 表示网格服务的标识, 用来表示一个网格服务, i是标号, 其余元素如下所述:

(1) GP表示此网格服务的基本情况描述, 其中的信息描述包括网格服务的名称和功能;

(2) GI表示网格服务的输入集合;

(3) GO表示网格服务的输出集合;

(4) ST表示网格服务的状态, 一般用5个形态表示服务在执行过程中所处的状态: 睡眠﹑就绪﹑挂起﹑运行和停止;

(5) Qos是网格服务质量的描述, 主要包括服务的运行成本、响应时间等非功能属性。

在存储时用OWL-S语言对网格服务本体进行描述。OWL-S通过增加网格服务特性的描述, 使其在网格服务本体语义描述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如果把网格服务在形式上看作是对网格关于Web Service的扩展, 那么OWL-S就是对OWL关于Web Service的扩展, 如图1所示:

图1 网格服务本体的结构组成

描述网格服务本体至少包括4个方面的信息, 即属性语义、操作方式、调用映射、调用方式。在OWL-S语言中, 这4个方面的信息分别通过Profile、Process、Grounding、WSDL 4个文件来获得[ 11]。笔者为使 OWL-S 描述语言能够适应瞬时服务的状况, 引入一个布尔型属性beTransient对GridServiceProfile进行扩充,另外定义描述参数名称的ParameterName、表示对输入和输出参数约束的RestrictedTo、表示过程模型的 ServiceModel等。以下对网格服务能力的描述都遵循此定义, 扩展后的GridServiceProfile的OWL-S描述如下所示:

< owl:Class rdf:ID="GridServiceProfile" >

< rdfs:label >GridServiceProfile< /rdfs:label >

< rdfs:subClassOf rdf:resource=http://www.daml.org/service/owl-s/1.0/Profile.owl#Profile/ >

< rdfs:comment >Definition of GridService Profile

< /rdfs:comment >

< /owl:Class >

< owl:DatatypeProfile rdf:ID="beTransient" >

< rdfs:domain rdf:resource="#GridServiceProfile"/ >

< rdfs:range rdf:resource=http://www.w3c.org/2001/

XMLSchema.xsd#boolean/ >

< /owl:DatatypeProperty >

< owl:ObjectProperty rdf:ID="haServiceData" >

< rdfs:domin rdf:resource="#GridServiceProfile"/ >

< rdfs:range rdf:resource="#ServiceData"/ >

< /owl: ObjectProperty >

< rdfs:subClassOf rdf:resource=http://www.daml.org/services/owl-s/1.0/Process.owl#Parameter/ >

< owl:Class >

3 基于改进IOPE算法的网格服务本体匹配
3.1 新算法中网格服务本体匹配的原理

网格服务本体匹配是网格用户提出的要求在网格服务本体库中进行匹配, 找出适合的服务本体。由于使用图匹配理论的需要, 笔者把用户对服务的描述转化为网格服务本体的形式为匹配打下基础, 实现真正的本体与本体的匹配, 具体转化过程可参考文献[12]。因此, 网格服务匹配在本文中转化为网格服务描述本体(用户提出)与服务本体(已存储在网格服务本体库中)的一种匹配, 具体表现为一种格式的两个本体的逐项匹配的组合。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笔者发现网格服务本体匹配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用户请求描述本体和网格服务本体在基本概念上的匹配。具体过程中以其属性值所属概念模型的类别为基础, 对两个服务本体在基本概念层面上进行逐项比对。由于这个层面的描述信息非常多, 表现出来的是OWL-S 描述的 Profile 实例可以有很多的属性值, 但是为了提高两者之间服务匹配的高效性, 删除无关的属性, 只保留对两者服务类别的匹配、服务名称的匹配和关于文本描述的匹配三个方面。由于服务类别、服务名称和有关文本描述的信息都是字符串构成的, 所以在此步骤多采用文本相似性的比较, 常用的有关键字匹配算法和向量空间算法。

(2) 描述本体和网格服务本体语义关联度的匹配。该层是对两个本体的功能属性进行匹配, 具体功能是对描述本体的服务功能进行语义分析, 使得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对应的网格服务本体, 这个过程是语义匹配实现的基础, 是网格服务本体匹配中最关键的部分。该层主要包括两个服务本体在IOPE这4个方面的匹配。在技术实现层面上, 由于要进行语义的解析比对, 目前多数使用的是基于语义的匹配技术, 经典IOPE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3) 描述本体和网格服务本体在服务质量上的匹配。这个层面的匹配实际上是为网格服务的应用打下基础。由于网格资源极为丰富和动态性的特点, 通过匹配删除响应时间、服务成本和服务可靠性达不到要求的网格服务本体[ 13]

3.2 网格用户服务请求的描述本体化

网格用户服务请求的描述本体化是把用户提出的服务请求转化成本体的形式, 即转化为采用OWL-S 描述本体结构的网格服务描述本体, 从而为服务匹配提供相同本体结构。通过对网格服务本体结构的分析, 构建网格服务描述本体需要网格信息检索的用户提交以下几类信息的描述, 来实现网格描述本体与网格服务库中的服务本体相对应:

(1) 与GP相对应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提交是服务描述本体中用以描述本体的基本信息, 包括所需的服务名称、服务分类和网格描述信息等。

(2) 与GI和GO相对应的信息。要构建这类信息就需要网格用户提交描述服务的IOPE信息, 这些提交信息主要在构建用户服务描述本体中描述所需服务有什么样的功能需求。

(3) 与ST、Qos相对应的信息。要求用户提交网格服务请求的同时, 提交对网格服务状态和网格服务质量的要求等非功能属性信息, 其中如果只想完成匹配而不继续调用服务, 则ST相关的信息可以忽略[ 14]。与Qos相对应的信息, 则需要用户提出网格服务的运行成本、响应时间和服务的稳定性等参数。

这部分功能可由网格检索系统的语义解析模块实现, 网格用户在查询服务时只需填入关键字和选择相关分类或概念即可。在网格用户提交服务检索时, 某些信息如果没有填写, 在构建网格描述本体时就默认这一项或者几项在匹配时始终满足, 不作为约束条件。

3.3 改良的基于IOPE算法的网格本体匹配算法

笔者依据弹性匹配算法和其他服务分级匹配的思想, 并结合网格服务本体的特征对现有匹配算法做出改进, 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改进后的网格服务本体匹配流程

(1) 匹配本体的预处理

描述本体和网格服务本体库中的服务本体进行匹配之前可以对其进行预处理, 主要针对两个本体中服务分类的比较。如果两个服务归属实例的分类不能匹配, 则说明这两个服务本体不可能具有足够的相似性, 再比较下去也没有意义, 即可以结束本次匹配的过程。如果两者之间的服务分类能够匹配, 再进行服务名称、语义关联度的匹配等后续操作。网格服务描述本体服务分类可以来源于用户的输入和选择, 并存储在网格服务描述本体的ServiceCategory属性中, 网格服务本体库中的服务分类在OWL-S文件中的Profile 实例中, 属性名也为ServiceCategory。如果这两个服务属性的分类采用统一分类法, 只需要判断两个属性的相似度即可。在实现上将其服务属性分类抽象成两个本体, 利用图计算, 以两个本体在层次模型中到达共同祖先的路径长度的倒数作为相似度。计算公式为:

(1)

其中, SCsim(GSR,GSP)为服务分类相似度值, length(a)、length(b)分别代表其服务分类表示而成的两个本体到最近共同父节点的深度。两者的和越大, 说明其在图中的位置相差越远, 相似度越低。如果没有采用统一分类法, 可借助本体自身的映射功能去解决。

(2) 其他基本服务信息的匹配处理

经过预处理后, 在服务基本信息匹配上就剩下服务名称和服务分类描述的匹配。鉴于其本质上是一种字符串的描述, 目前有基于关键字和向量空间相似度两种比较方法。基于关键字的比较方法简单易用, 但是准确率偏低; 向量空间相似度的计算准确率较高, 但计算量较大。网格服务能提供强计算能力, 因此笔者采用向量空间相似度的计算来确定两个本体在这两个方面是否匹配。由于服务名称和服务分类的匹配方法相同, 笔者以服务名称匹配来举例: 对含有n个特征项的服务名称描述而言, 通常会给每个特征项赋予一定的权重表示其重要程度, 即d=d(T1, a1; T2, a2; …, Tn, an), 简记为d=d(a1, a2, …, an), 称为服务名称描述的向量表示。在向量空间模型中, 两个服务名称描述d和q之间的内容相关度Sim(d, q)常用向量之间夹角的余弦值表示, 公式为:

(2)

其中, ai、bi分别表示服务名称描述d和q第i个特征项的权值, 余弦的计算方法为向量内积除以各个向量的模的乘积, 余弦计算的好处是其结果正好是一个介于0到1的值, 如果向量一致就是1, 如果正交就是0, 符合相似度百分比的特性。笔者利用类似的方法来计算服务名称描述之间的相关度。例如服务名称描述d的特征项为a, b, c, d, 权值分别为30, 20, 20, 10; 服务名称描述q的特征项为a, c, d, e, 权值分别为40, 30, 20, 10, 则d的向量表示为D1(30, 20, 20, 10, 0), q的向量表示为C1(40, 0, 30, 20, 10), 则根据公式(2)计算出来的服务名称描述D1与服务名称描述C1相关度是0.86。经过服务名称相似度的计算后, 笔者把它们的相似度值定义为SNsim(GSR, GSP), 其中GSR用来表示网格服务描述本体, GSP用来表示网格服务本体库中的待匹配本体。同样用SPsim(GSR, GSP)来表示服务分类描述的相似度。这样一来, 两个服务本体基本信息的相似度可由下面公式来计算:

(3)

(3) 语义关联度匹配处理

为了能对服务本体匹配提供一个量化的标准, 笔者采用语义关联度描述匹配程度。如果用GSR表示网格服务描述本体, GSP表示网格服务本体库中的某个待匹配本体, 那么IOPE匹配转化为5个步骤, 即分别实现4个参数集合的匹配和最后的综合计算。在下面的描述中, 网格服务描述本体的输入参数集合用GSRI表示, 其输出参数的集合用GSRO表示, 其对前提条件参数的要求转化成集合GSRP, 其对结果影响参数的期望转化成集合GSRE。同样, 网格服务本体库中的待匹配本体, 也是网格服务的提供者, 其输入参数集合用GSPI表示, 其输出参数的集合用GSPO表示, 其对前提条件参数的要求转化成集合GSPP, 其对结果影响参数的期望转化成集合GSPE。

由于4个参数比对采用的算法相同, 笔者以输入参数集合的匹配举例。考虑本体概念类之间的各种关系, 不在一个本体的现象由于其服务分类的相似度过低已被预处理所淘汰, 匹配结果为以下4种之一:

①GSRI和GSPI两个集合在语义上等价或者是同一概念, 其相似度值设为1, 这是匹配最完美的情况。说明服务提供本体正好满足请求者所需要的服务, 既能满足又不浪费资源。

② GSRI包含于GSPI, 即请求服务者是提供服务的子集, 说明此种匹配也符合服务请求者的需求, 所以匹配度同样取值1。

③GSRI与GSPI如果存在插拔现象, 说明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只有部分满足服务请求者的需求, 其定量值为服务请求者参数的个数与服务提供者相应参数交集与并集之比。

④GSRI与GSPI如果存在相交现象, 说明在语义上没有直接的关联, 但请求服务与提供服务二者之间有共同的交集。为了查全率的需要, 这种现象也不能忽略。其计算公式较为复杂。

输入参数集合的匹配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

同样的方法计算输出参数集合的匹配的相似度Osim(GSR,GSP)、前提条件参数的匹配相似度Psim(GSR,GSP)、输入参数集合的匹配相似度Esim(GSR,GSP), 然后加权计算求出网格服务语义关联度:

(5)
,

如果用户对权值没有要求, 则可采用默认的平均权值, 即代表这4个方面同等重要。

(4) 网格服务质量匹配处理

网格服务质量简称Qos, 是网格服务本体重要的描述因素, 同时是对语义匹配的补充。Qos描述了一个服务到底能否满足服务请求的需求, 是网格服务匹配后能否应用的关键。Qos 匹配的实质是对 OWL-S Profile文件中的服务响应时间(Time)、服务成本(Cost)和服务可靠性(Reliability)进行匹配。

在进行服务匹配时,可能出现多个网格服务本体都匹配网格服务描述本体的情况, 同时单纯从功能的相似性也无法判断出匹配的服务在非功能方面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有的服务可能价格过高或者响应时间过长, 有的服务可靠性不好或者提供者蓄意夸大服务的功能, 这就需要给用户提供一种评价服务的手段, 保证匹配到的服务既能满足功能方面的需求, 同时也能满足服务质量方面的需求, 还需考虑服务的质量相似度。笔者参考了文献[ 15]中提出的服务质量的计算方法。

(6)

其中, 三个参数分别表示网格服务请求发出的时间与网格发布服务的响应时间相似度、成本相似度和可靠性相似度, 最后得到的网格服务质量匹配相似度值记为Qsim(GSR,GSP)。

(5) 综合相似度的计算

当以上4个步骤完成后, 可得到网格服务本体基本信息的相似度、IOPE的相似度、Qos的相似度。综合以上匹配得到的相似度, 可以得到服务本体综合相似度:

(7)

其中, , 同时 , 分别是服务本体基本信息的相似度、IOPE的相似度、Qos的相似度的权值。

(6) 具体匹配算法

在具体实现上, 服务本体基本信息的相似度、IOPE的相似度、Qos的相似度依次进行计算匹配, 只有通过上一层匹配的服务才能进入下一层匹配, 使服务集合逐渐缩小, 最终得到满足用户请求的服务集合,改进的网格服务本体的匹配算法如下所示。

输入: 包括用户请求服务本体GSR和服务提供本体GSP (SP)

输出: 满足用户请求的服务集合

匹配过程:

Matchmaking(GSR,GSP)

{

If(SCsim(GSR,GSP) >=Z1&&SNsim(GSR,GSP) >=Z2&&SPsim(GSR, GSR) >=Z3)

Bsim(GSR,GSP)计算;//服务分类, 服务名称和文本描述的匹配

If(Isim(GSR,GSP) >=Z4&&Osim(GSR,GSP) >=Z5&&Psim(GSR,GSP) >=Z6&&Esim(GSR,GSP) >=Z7)//Z1到Z7皆为相应阈值

IOPEsim(GSR,GSP);//IOPE的匹配

Qsim(GSR,GSP); //Qos的匹配

Zsim(GSR,GSP);//综合相似度的计算匹配

if(Zsim(GSR,GSP) >=S1)

{matchset.append(spService);//若匹配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则把该服务添加到服务集中。

}

}else{//匹配失败, 则返回fail

return fail;

}

}

//在返回前, 根据用户请求和服务提供的相似度由大到小排列

Matchsetresult=Mathcsort(matchset);//按相似度大小降序排列

return Matchsetresult;

}

4 基于WebSASE网格仿真平台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在WebSASE网格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实证。基于WebSASE网格仿真平台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网格系统, 它是研究者根据WebSASE开发和研制的一个模拟网格服务的仿真平台。基于WebSASE的网格仿真平台在本质上利用Web服务来模拟网格服务的过程, 利用Web服务组合成的因特网环境模拟网格环境, 为研究人员在其上进行网格研究提供基础平台。其核心组件包括网格服务环境的模拟组件、面向应用的共性服务组件以及网格服务门户组件等, 该仿真平台不仅支持核心Web 服务协议如SOAP、WSDL 等, 还支持网格环境里的多数协议, 其中对Globus的组件——MDS的支持是其最大的特色。WebSASE网格仿真平台为网格服务的运行提供了几乎和网格实体系统一样的支持, 如支持网格服务的调度算法的重新设计。验证中程序设计代码由Java实现, 在具体本体查询中使用满足OWL描述语言的实例数据查询语言——RDQL, 笔者提出的用户描述的本体化在语义解析模块的基础上通过Lucene全文信息检索工具包实现这个功能。Lucene是基于Java语言的一个开源全文检索工具包, 其功能非常强大, 只要语义解析模块把需求描述解析成文本格式, Lucene全文信息检索工具包就能按照用户设想的数据结构对文本进行索引和搜索, 构建出用户描述本体, 图3是构建出来的用户描述本体的信息。在实验中, 采用网络服务描述语言来实现检索服务接口定义, 即基于Lucene编写信息检索服务代码。通过与Google中文搜索引擎、基于传统IOPE算法的WebSASE对比分析发现, 新算法在查准率上较传统IOPE算法有更高精准度。图4为三者匹配网格服务性能比较。

图3 用户服务描述本体

图4 三系统检索的查准率比较

5 结语

笔者在研究中采用预处理的方法来提升网格服务本体匹配的效率, 通过对IOPE算法的改进来实现匹配过程的全定量描述, 使匹配结果更加精确。把用户对服务的描述转化为网格服务描述本体, 在IOPE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网格服务本体的语义描述, 逐级匹配从而实现匹配全过程的定量分析, 改进了现有的网格服务本体的匹配算法, 实现了真正本体之间的匹配, 仿真实验也证明这能够有效地提高网格服务本体匹配的准确率。但是改进的算法只在网格仿真平台上验证过, 并没有在更为复杂的网格环境中验证, 匹配算法中的权重在仿真验证中皆采用等分的形式, 真正的网格环境动态性更强, 要求也更多, 不可能每个权重都采用等分, 这些都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Paolucci M, Kawamura T, Payne T R, et al. Semantic Matching of Web Services Capabilities[C]. In: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 on the Semantic Web (ISWC’02), Sardinia, Italy. London: Springer- Verlag, 2002: 333-347. [本文引用:1]
[2] Eduardo Silva[EB/OL]. [2009-06-25]. http://ceur-ws.org/Vol-540/ugs2009_submission_3.pdf. [本文引用:1]
[3] Ramollari E, Kourtesis D, Dranidis D, et al. Leveraging Semantic Web Service Descriptions for Validation by Automated Functional Testing[A]. //The Semantic Web: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M]. Berlin, Heideiburg: Springer, 2009: 593-607. [本文引用:1]
[4] Reddy P R, Damodaram A, Prasad A V K. Heterogeneous Matchmaking Approaches for Semantic Web Service Discovery Using OWL-S[J].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and Soft Computing, 2012, 132: 605-612. [本文引用:1]
[5] Bener A B, Ozadali V, Ilhan E S. Semantic Matchmaker with Precondition and Effect Matching Using SWRL[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9, 36(5): 9371-9377. [本文引用:1] [JCR: 1.854]
[6] 张武生, 杨广文, 沈美明, . RSDictionary——一种用于分布式计算环境的全局名字空间[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5, 42(8): 1409-1414.
(Zhang Wusheng, Yang Guangwen, Shen Meiming, et al. RSDictionary —— A Global Namespace f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5, 42(8): 1409-1414. ) [本文引用:1]
[7] 翁楚良, 陆鑫达. 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网格资源调价算法[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4, 41(7): 1151-1156.
(Weng Chuliang, Lu Xinda. A Pricing Algorithm for Market-based Resource Management on Grid Computing Systems[J].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4, 41(7): 1151-1156. ) [本文引用:1]
[8] Castano S, De Antonellis V. Global Viewing of Hetero-geneous Data Sourc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01, 13(2): 277-297. [本文引用:2] [JCR: 1.892]
[9] 刘大有, 刘思培, 齐红. 基于SROIQB 的语义Web 服务建模和组合[J]. 通信学报, 2010, 31(8A): 1-9.
(Liu Dayou, Liu Sipei, Qi Hong. Using SROIQB to Model and Compose Semantic Web Service[J].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10, 31(8A): 1-9. ) [本文引用:1] [CJCR: 0.595]
[10] 周娟, 李蜀瑜.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框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 21(2): 127-130, 135. (Zhou Juan, Li Shuyu. A QoS-Based Semantic Web Service Discovery Framework [J].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2011, 21(2): 127-130, 135. ) [本文引用:1] [CJCR: 0.74]
[11] 王伟. 语义网格服务匹配技术的研究[D]. 南昌: 华东交通大学, 2009.
(Wang Wei. Research on Semantic Grid Services Match Technology[D]. Nanchang: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2009. ) [本文引用:1]
[12] 崔金栋, 徐宝祥, 王媛媛. 基于虚本体构建的网格领域本体匹配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20): 132-136.
(Cui Jindong, Xu Baoxiang, Wang Yuanyuan. Grid Domain Ontology Matching Based on Virtual Ontology’s Building[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2, 56(20): 132-136. ) [本文引用:1] [CJCR: 1.193]
[13] 梁泉, 梁开健, 杨扬. 一种网格服务的质量描述方法和服务匹配策略[J]. 计算机工程, 2007, 33(2): 28-30, 46. (Liang Quan, Liang Kaijian, Yang Yang. Method of Quality Description for Grid Service and Strategy of Service Matchmaking[J]. Computer Engineering, 2007, 33(2): 28-30, 46. ) [本文引用:1] [CJCR: 0.492]
[14] Yang B, Li Y F, Li Y J, et al. The Research of Semantic Web Service Matching Algorithm Based on Concept Lattices and Filtering Mechanism[C]. In: Proceedings of 2010 Asia-Pacific Youth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APYCC. 2010: 129-133. [本文引用:1]
[15] 段福海, 马满福. 一种网格资源调度中Qos的最大化匹配算法[J]. 计算机应用, 2010, 30(1): 108-110.
(Duan Fuhai, Ma Manfu. Maximum Matching Algorithm with QoS in Grid Resource Sheduling[J].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0, 30(1): 108-110) [本文引用:1] [CJCR: 0.646]